= 3000
樂曲介紹那達姆大會[1]是蒙古族每年七、八月間在草原舉行的重要民族節日活動,大會期間,持續進行著各項蒙古族的傳統活動,有射箭、賽馬、摔跤、歌唱、舞蹈等等,本曲主要在描述各種活動的場景。二胡藉由與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相似的演奏性能、韻味,加入了豐富的蒙古族歌謠、多變的演奏技巧及不理會正規拍子的自由結構,再結合編創者新創的音樂靈感(標題後有★者),變化成這一首具有濃郁蒙古族色彩與風格的二胡獨奏曲。由於使用的音樂素材極多、拍子變化繁複,樂曲並不採用一般的曲式架構或樂章型式,只單純地依照全曲樂思的進行,分為八個曲段一氣呵成。《那達姆綺想曲》的「綺想」一詞表原本中文的義涵,而非曲式學所指有一定架構之綺想曲(或賦格、隨想曲、幻想曲、雜曲等)而言。本曲原版本為編創於2003年5月之「二胡與民族管弦樂團」協奏曲,今再改編為「二胡與鋼琴」版本以方便練習與演出。
各曲段說明如下:序幕(1-85)★廣闊的草原(86-141)★燦爛的陽光(142-157)★快樂的聚會(158-273)★脊背豐滿的白馬(274-286)矯健的雄鷹(287-294)雪白的雲朵(295-313)鮮豔的花兒(314-329)四季(330-361)賽馬、射箭、摔跤(362-521)★黑走馬(馬步/絞弄,522-545)情詩[8](546-603)★激烈的競賽(604-646)★勝利的號角(647-655)★